加拿大留学生活中常见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都有超过1000名中国公民在海外遇难,其中多数为留学生。家长心中最为牵挂的就是孩子在国外留学时的安全。所以,国外留学的童鞋们生活中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
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应该首先明确四个层次: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认知就是要对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对社会治安有危险的情况下,知道危险在哪里,来自什么人、或者什么方面。有认识才谈得上规避和防范,学生要知道危险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晚上比白天危险。但不同的国家和城市,晚上不安全的地区也不同。有些国家,晚上市中心非常危险,而“富人区”所在的郊区反而安全系数更高。比如,在美国,各个街区的治安等级等指数都可以从公开渠道查询到,犯罪率高的地区和建筑,在一些大众传媒或者社交媒体、甚至租房APP等软件商都会特别标注出来。
要“防范”和“应对”,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甚至需要平时的演练。比如,遇到枪击,如果人处于站立姿势,被半自动步枪袭击的可能性在80%左右;半蹲的时候,被袭击的可能性大概为40%-60%;如果采取卧倒的姿势,被袭击的可能是10%。因此,撒腿就跑并不是遇到枪击的上策。当然,具体采取哪种策略,还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综合判断。
2
居住环境的选择直接关系安全系数
居住环境对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通过挑选社区来提高住所的安全保障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对枪支和毒品缺乏管制的城市和地区,留学生挑选住所时一定要尽可能远离那些犯罪率高的坏名声街区。
而在选择homestay(寄宿家庭)时,留学生也不要完全贪便宜或者省事,最好通过一些正规的、声誉较好的中介挑选寄宿家庭。这些中介会对房主资质进行审查,因此,留学生入住以后的安全系数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很熟悉的环境中,留学生仍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
3
乱滥用交友软件增加未知的新风险
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学生们生活和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可以下载至手机上的交友软件增进了社交机会,让广大留学生认识更多人、融入当地环境。但同时,这样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见网友”需谨慎。又比如,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跑步风靡世界。但晨跑和夜跑都存在一定风险。在德国的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夜跑时被袭击致死的事件,不禁让人惋惜且痛心。
留学生新到一个环境,可能被“新鲜事物”冲昏头脑,什么都想尝试。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多毒品交易。甚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大麻等软性毒品是合法的。且不说使用毒品对自己的健康有害无益,即使只是购买毒品这个过程就充满了安全隐患。因此,对留学生来说,尝试新的生活方式、积极融入当地环境固然重要,但做任何决定前还是应该三思。
4
“生人勿近、违者开枪”的文化差异
一部分安全问题也和留学生对异国文化的适应以及自身的心理适应程度有关。比如,“是否侵犯私人空间”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定义的差异就不小。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可能演变成仇恨甚至变成伤害案件。美国就有48个州枪支合法化,这是建立在美国高度保护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的法制、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很大一部分持枪的美国人都坚持在自己的产业中“生人勿近、违者开枪”。如果不了解美国“持枪”的文化和传统,一点误会可能会引发擦枪走火的流血事件。在欧洲,日益尖锐的难民问题也成为容易触发文化差异误解和矛盾的状况。
如果能通过系统而细致的课程培训,来帮助留学生适应异国文化入乡随俗,合理处置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尺度,很多潜在危险都是可以事先预防的。
5
“财不外露”是千古良言
“中国留学生炫富被害”也是留学安全问题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9月,在加拿大留学的一名中国学生被绑架撕票,绑匪选择对他下手的原因正是他优渥的家境和显眼的天价跑车。对于所有的炫富遇害案,新闻都把矛头指向中国留学生的炫富行为。
“财不外露”是千古良言。炫富招致“羡慕嫉妒恨”的情绪是小,因此丢了性命是大。这方面,父母在送孩子出国之前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孩子养成合理支配金钱的习惯。
6
水火无情,防灾意识要加强
当今全球的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层出不穷,留学生真的不可以掉以轻心。据了解,很多海外学校都开设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讲座、训练,并提供完备的积极状况应对手册。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常受到暴风袭击,该州的很多学校就专门的防风灾教育和演练。
发达国家对待消防安全更是无比认真。在英国,不仅所有建筑物都设有充足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口,而且还特别在学生宿舍内安装了许多防烟门,并不定期地举行紧急演练。而中国留学生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单薄。在访谈中,有专家举例,曾发生过中国男生在房间的床上躺着抽烟、女生使用的电动卷发棒长开不关引发火警的状况,这些都是安全隐患。即使最后没有发展成火灾,学生也很有可能被宿舍管理方或消防局警告、罚款甚至受到更严重的处罚。
1
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应该首先明确四个层次:认知、防范、应对、逃生。
认知就是要对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对社会治安有危险的情况下,知道危险在哪里,来自什么人、或者什么方面。有认识才谈得上规避和防范,学生要知道危险的种类和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晚上比白天危险。但不同的国家和城市,晚上不安全的地区也不同。有些国家,晚上市中心非常危险,而“富人区”所在的郊区反而安全系数更高。比如,在美国,各个街区的治安等级等指数都可以从公开渠道查询到,犯罪率高的地区和建筑,在一些大众传媒或者社交媒体、甚至租房APP等软件商都会特别标注出来。
要“防范”和“应对”,需要掌握知识和技能,甚至需要平时的演练。比如,遇到枪击,如果人处于站立姿势,被半自动步枪袭击的可能性在80%左右;半蹲的时候,被袭击的可能性大概为40%-60%;如果采取卧倒的姿势,被袭击的可能是10%。因此,撒腿就跑并不是遇到枪击的上策。当然,具体采取哪种策略,还是要根据当时的情况综合判断。
2
居住环境的选择直接关系安全系数
居住环境对留学生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通过挑选社区来提高住所的安全保障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对枪支和毒品缺乏管制的城市和地区,留学生挑选住所时一定要尽可能远离那些犯罪率高的坏名声街区。
而在选择homestay(寄宿家庭)时,留学生也不要完全贪便宜或者省事,最好通过一些正规的、声誉较好的中介挑选寄宿家庭。这些中介会对房主资质进行审查,因此,留学生入住以后的安全系数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很熟悉的环境中,留学生仍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
3
乱滥用交友软件增加未知的新风险
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学生们生活和交友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可以下载至手机上的交友软件增进了社交机会,让广大留学生认识更多人、融入当地环境。但同时,这样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风险,“见网友”需谨慎。又比如,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跑步风靡世界。但晨跑和夜跑都存在一定风险。在德国的一名中国女留学生在夜跑时被袭击致死的事件,不禁让人惋惜且痛心。
留学生新到一个环境,可能被“新鲜事物”冲昏头脑,什么都想尝试。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多毒品交易。甚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大麻等软性毒品是合法的。且不说使用毒品对自己的健康有害无益,即使只是购买毒品这个过程就充满了安全隐患。因此,对留学生来说,尝试新的生活方式、积极融入当地环境固然重要,但做任何决定前还是应该三思。
4
“生人勿近、违者开枪”的文化差异
一部分安全问题也和留学生对异国文化的适应以及自身的心理适应程度有关。比如,“是否侵犯私人空间”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定义的差异就不小。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可能演变成仇恨甚至变成伤害案件。美国就有48个州枪支合法化,这是建立在美国高度保护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的法制、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很大一部分持枪的美国人都坚持在自己的产业中“生人勿近、违者开枪”。如果不了解美国“持枪”的文化和传统,一点误会可能会引发擦枪走火的流血事件。在欧洲,日益尖锐的难民问题也成为容易触发文化差异误解和矛盾的状况。
如果能通过系统而细致的课程培训,来帮助留学生适应异国文化入乡随俗,合理处置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往方式和尺度,很多潜在危险都是可以事先预防的。
5
“财不外露”是千古良言
“中国留学生炫富被害”也是留学安全问题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9月,在加拿大留学的一名中国学生被绑架撕票,绑匪选择对他下手的原因正是他优渥的家境和显眼的天价跑车。对于所有的炫富遇害案,新闻都把矛头指向中国留学生的炫富行为。
“财不外露”是千古良言。炫富招致“羡慕嫉妒恨”的情绪是小,因此丢了性命是大。这方面,父母在送孩子出国之前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孩子养成合理支配金钱的习惯。
6
水火无情,防灾意识要加强
当今全球的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层出不穷,留学生真的不可以掉以轻心。据了解,很多海外学校都开设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讲座、训练,并提供完备的积极状况应对手册。比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常受到暴风袭击,该州的很多学校就专门的防风灾教育和演练。
发达国家对待消防安全更是无比认真。在英国,不仅所有建筑物都设有充足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口,而且还特别在学生宿舍内安装了许多防烟门,并不定期地举行紧急演练。而中国留学生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单薄。在访谈中,有专家举例,曾发生过中国男生在房间的床上躺着抽烟、女生使用的电动卷发棒长开不关引发火警的状况,这些都是安全隐患。即使最后没有发展成火灾,学生也很有可能被宿舍管理方或消防局警告、罚款甚至受到更严重的处罚。
上一篇:加拿大留学是应该先选专业还是学校
下一篇:留学加拿大陪读政策常见问题解析
在线问答